川旅艺院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雅倩 摄影 汪静)5月7号上午8点,2020级工艺美术全体同学和带队老师从住宿地出发,前往本次考察之旅第二站——剑川县参观交流(车程约2.5小时)。剑川县素有工艺之乡的美誉,是云南省非遗手工艺最多的地方。首站前往考察的剑川木雕是一种木雕工艺,产于大理州剑川县,始于公元十世纪。白族人民在吸收了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后,逐步形成了独特精湛的技艺。
在传承人的口中,同学们了解到,木雕制作的完成,需要先立意,然后画草图,打坯,雕刻,打磨,最后进行上腊或者油漆。雕刻常用木材为楠木,花梨木,且多为进口。
传承人表示木雕主要用于建筑物装饰,以浮雕为多,现已发展为艺术价值很高的木雕工艺品。木雕内容以花草、动植物图案为主,也有神仙传说故事的题材,常见的有“八仙过海”、“八仙庆寿”等。剑川木雕做工精细、用料考究,集明、清各式木雕之精华,造型美观大方,高雅别致,坚硬柔韧,抗腐蚀、不变形,再现了优秀的民族木雕艺术。
面对琳琅满目的展品,同学们无不惊诧剑川木雕技艺的美轮美奂。但是精细的背后充满艰辛,尤其是疫情期间,剑川木雕工艺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难。同学们问到,是什么支持您再困难也不放弃呢?传承人说到,我从小学习木雕,到现在已经三十二年,我很希望把这个技艺传承下去。可是现在年轻人缺乏坚持不懈的工匠精神,许多人只学了两三个月就放弃了,说到这里,同学们都有了非常深刻的感触。
参观和体验完剑川木雕后,下午14:00全体师生来到了剑川董月畅黑陶,了解和体验瓦猫的制作过程。瓦猫用陶制作,造型为张着大口的猫,瓦猫造型为面目狰狞的神怪。
传承人向同学们讲述,瓦猫拿模子是做不出来的,因为它整体完全是空心的。瓦猫看似简单随意,但制作还是有一定难度,不但工序复杂,还要力求完美。一天往往也就制作两个,完全是手工“捏泥巴”,还有修坯、打磨和烧制等后续工作需要做。
剑川黑陶集制陶、雕刻、绘画于一身,温润而又不失质感,是力与美的完美结晶,它用土与火的艺术诠释了海门口的古老文明,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堪称“海门口文化之瑰宝”。
本次行程,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考察中大家学到了课本书上没有学到过的知识。在这次的考察中,将课堂上学的知识与考察内容结合,更深层次的了解到白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以及这里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匠精神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务实肯干、坚持不懈、精雕细琢的敬业精神,在剑川木雕和瓦猫非遗传承人的身上,同学们充分看到了这一点。这也使得同学们对非遗传承有的意义了更深刻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