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旅艺院新闻网讯(通讯员 单宁 摄影 单宁)2024年5月15日周三下午1:30—4:00,展示设计课程组负责人单宁,团队教师蒋梦菲、朱桉卮老师带领的21级环境设计学生在二教409、426教室采用线上腾讯会议的形式,与汪建松老师带领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设计展示设计课程的师生进行了交流互动。
展示设计课程先后被认定为“四川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川教函【2019】541号)”“四川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川教函【2020】374号)”“四川省级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川教函【2020】620号)”“四川省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川教函【2021】493号)”等称号。课程在国内高校师生中应用情况良好,目前课程已经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学银在线、智慧树等平台。其中课程在学银在线平台自2018年3月上线以来,课程已经台运行到第12期。选课总人数18001人(平台11858人+学习包6143人),课程累计页面浏览量5826777,累计互动次数39334。使用课程的学生来源于440所高校的学生。课程公众号得到国内外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公众号目前已经有5530的粉丝。人员从地域上主要来源于国内成都、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武汉、济南、杭州等城市,少量人员来自国外十多个国家。课程先后出版《展示设计》第1版、《展示设计》第2版、《展示设计与工程》《展示空间案例分析》《世博会展示设计研究》等专著教材6部,其中展示设计教材应用及反馈效果良好,得到国内一线院校师生的广泛好评,《展示设计》第2版新形态教材获得四川省级优秀教材二等奖。
本次课程首先,汪建松老师介绍了课程内容概况;接着,夏谷暑雨设计总监黑进朝老师分享了北京“超级合生汇”等商业展示空间设计案例;然后,清华艺科食物设计工作室分享了未来食物设计学院;最后,清华大学大三学生佘林分享了本次展示设计课程“蝴蝶博物馆”的设计概念与构思。
展示设计课程受“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启发,从新文科的视角出发,正在寻求各专业、各学科、各行业、各学校、各地域的合作共赢,实现不同专业、学科、行业、院校、区域之间的兼容并蓄、交流互鉴。通过“五跨四融”教学模式,构建符合新文科要求的展示设计课程人才培养体系。即构建五跨“跨专业、跨学科、跨行业、跨学校、跨区域”的教学形式,通过四融“线上线下融合、技能融合、科艺融合、产教融合”,实现课程的“文旅观(服务国家文旅行业)、融合观(强调学科交叉融合)和设计观(构建大设计格局)。”具体如下图。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跨校展示设计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本次展示设计课程交流活动,它打破了传统学校之间的壁垒,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和资源。通过跨校展示设计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方法和设计理念,从而拓宽视野、提升能力。
汪建松简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所所长,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法中交流促进会艺术策划与发展战略官;第十五届中国民主促进会北京市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第十六届中国民主促进会北京市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华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传统文化教育专业委员副主任;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公共艺术委员会专家;中国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科评估专家/硕博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北京王府井地区发展研究院首届理事会专家委员。
主要成果:致力于研究中国当代社会转型中城市环境文化的发展方向问题,研究环境艺术设计在城市更新中的介入和价值,强调环境文化的融入,主张先做好文化策略再进行规划建设。作为清华美院世博研究中心核心组成员参与2015 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馆设计,荣获了包括“世博展馆遗产大奖”循环利用杰出一等奖、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中国室内设计双年展”金奖、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中国环境艺术奖”金奖等多项大奖。作为北京城市核心区环境艺术设计总顾问主持了王府井、簋街等重点街区环境艺术设计,入选“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优秀案例”。作为执行总策划负责了北京地铁全线公共文化建设工作。作为总设计师主持设计了鼓浪屿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系列社区博物馆、山西省灵石县城镇风貌提升整治项目等。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曾授予“年度十大最具影响力设计师”称号。北京市建筑装饰协会曾授予“百名优秀设计师”称号。
主张跨专业跨学科进行融合设计教学和研究。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清华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课程入选北京市级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