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省遂宁市曝光一起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例,该市公安局船山分局北固派出所原所长陈贵春多次向辖区内的运输、投资、药业、电子、职教等领域的38家企业和单位摊派费用,单笔最大金额超过10万元。近段时间,四川、湖南、山东等多地纪委监委陆续对影响和破坏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进行通报,并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发展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保驾护航。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经济平稳运行带来挑战。营商环境事关经济发展、财税收入、社会就业等,也影响着“六稳”“六保”政策的贯彻落实。
记者梳理曝光案例发现,“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利用职务影响”是通报中的高频词汇。掌握项目承揽、土地出让、企业融资等审批权的领导干部“乱伸手”,将服务对象当成私人“提款机”。湖南省南县原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廖建强接受请托,违规将不符合条件的厂窖镇五一村土地开发项目申请为政府单一来源采购,并指定交由刘某华实施,项目结算总价73.53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没有处罚权限的执法类公职人员,滥用行政处罚权,执法违法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漠视处罚程序、滥用自由裁量权,或以财政非税罚没款收据代替行政处罚文书,或随意削减罚款金额。在山东省青州市,王府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对辖区内已关停矿山企业遗留矿坑进行巡逻后,竟以“教育捐款”“道路维修捐款”等名义违规处罚31个非法开采、销售、运输矿产资源的企业和个人,罚金共计33.75万元。
经营类服务中,不作为、慢作为、“打太极”让办事企业、群众深恶痛绝。在湖南省益阳市高新区一乡村振兴项目中,作为具体经办人,石某不一次性告知服务对象需准备的资产清单,致使该公司多次往返北京补充提交相关资料,后又无故拖延送审,该事项近半年才审批到位。
“行政审批事项多,审批权相对集中,是营商环境建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多位民营企业主向记者反映,市场主体从准入到生产经营,需要经历大量行政审批环节。比如在质量检测、产品审验、环评、安评等领域,主管部门掌握着资金、项目、审批、资源的分配,往往握有“一票否决权”,廉政风险较大。
“领导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的根源在于权力观异化,服务意识不足。”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包元杰认为,有的党员干部将公共权力视为管理者私权,将服务群众的义务当做管理群众的特权;有的一心想做“太平官”,面对项目建设的复杂矛盾,生搬硬套条条框框,“不能办”的借口多,“怎么办”的方法少。
营商环境中的不法问题,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挫伤了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热情,已成为影响投资就业、阻碍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优化营商环境、破解办事难,首先要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在上海市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南翔市场所干部岳立群看来,党员干部要坦荡真诚地同企业家接触交往,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当前各地出台了一系列惠企政策,简化了申请流程,但部分企业家并不了解,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企业知晓政策,享受政策。“作为一线工作人员,在热情服务的同时,还要守住‘清’的底线,不能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
为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城市竞争力,江苏省多个城市将优化营商环境“品牌化”。苏州市倾力打造“苏州最舒心”营商服务品牌,突出用户思维,加快由“以审批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无锡市打响“无难事、悉心办”营商环境品牌,明确18个方面60项具体任务,以实施“一网通办、精准服务”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为主线,聚焦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推进各领域改革再突破、创新再深入、制度再完善。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健全稳定的法律制度有利于市场主体公开平等地参与竞争。环境公开透明,长远的市场预期和决策才能更好实现。”江西省新余市驻市委政法委机关纪检监察组负责人表示,企业家也要增强法律意识、规矩意识,不踩红线、不打擦边球,依法依规合法经营。
四川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纪检监察机关要从严监督,督促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严格执行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管理制度,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废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确保有关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地落细落实。
湖南省纪委监委坚持“小切口、硬措施、实效果”,针对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这次整治,将通过压实‘两个责任’,起底一批问题线索,公布一批违法违规市场主体黑名单,通报一批领导干部插手招投标典型案例,开展一批在建工程项目检查,达到清除‘污染源’、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目的。”湖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傅奎表示。(记者 张琪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