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理工学院:打造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升级的厦门样本

作者:厦门理工学院 时间:2020-05-06 点击数:

“向应用型转变”是近年来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一个热点。国家教育部门、国家发展改革部门、财政部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提出:转型要真正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对地方本科院校“到底为什么转”“转什么”“怎么转”等问题的深入研究和理性思考,成为政府部门、高校和学界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年来,厦门理工学院保持定力,不唯理论研究,坚持“高水平转型”和“办学实力提升”两手抓,同时强化内涵建设,着眼于“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助力“清新福建”和厦门“五大发展”示范市建设,引领学校向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打造了地方院校转型升级的厦门样本。

坚持应用型发展之路,努力办出“高水平”

俗称“芯片”的集成电路,被喻为国家的“工业粮食”,目前我国每年进口金额超过石油。2015年3月,全球集成电路巨头台湾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厦门投资建设联芯集成电路制造项目,总投资63亿美元,2016年12月试生产。与之对应,2016年12月,厦门理工与联芯“结亲”,成立了微电子学院,开始订单式培养,直接为这家企业培养集成电路制造等领域的一线工程师。

学校产学融合发展处处长严滨介绍,在联芯集成电路制造项目落户厦门之前,学校就与企业达成合作意向,落实后,很快就向其输送首批毕业生。

严滨说,学校微电子学院成立之初,其培养方案就更侧重于实践应用,同时与具有丰富业界经验的台湾高校共同办学,我们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对接地方高端产业,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

微电子学院的成立是学校“服务地方产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典型案例。然而,学校的这一理念从创办之初确立后,就被毫不动摇地坚持并发展,至今已走过近36年的历程。

厦门理工学院创办于1981年,与厦门特区同日诞生,其前身是“鹭江职业大学”,它的出身就带上了“应用型”的烙印。其成立后,为厦门培养了大批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并声名远播,曾被评为“全国示范性先进高职学校”。作为一所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高校,学校始终着眼于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与本地区发展相适应的人才。2004年升本后,在国家教育部门提出转型发展之前,学校就坚持立足应用、面向区域、对接产业的办学思路,并不断发展。

近些年,国家对地方本科院校提出转“应用型”的要求,已经在“应用型”路上探索多年的厦门理工学院下一步该如何走?学校党委书记黄如欣强调,我们提出的转型,不是一般的转型,而是转型成为高水平的乃至一流的应用型技术大学,我们不与研究型大学比学术、比规模,而是要从众多应用型技术大学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做好自己、创出特色。

学校校长陈文哲说,对厦门理工学院而言,学校的转型发展不是“转方向”,而是“转路径”,不是转回到高职专科的原点,而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基础上、在“省重点建设高校”的起点上,高水平地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在“应用型”的领域做出“高水平”。

学校在转型升级中坚持“高水平转型”这一主题,对接地方产业链,打造了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群。学校的55个本科专业全部紧密对接厦门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领域,重点对接厦门千亿产业链,形成了“强工程、厚经管、大文化”,理、工、经、管、文、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

2015年,学校发布了《服务闽西南产业发展行动纲要(2015—2018年)》,厦门理工首次在学校规划中将服务区域定位在“闽西南”,主动走进厦门、漳州、泉州和龙岩四地,使学校成为闽西南具有较大影响和鲜明特色的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解决产业企业科技问题的创新基地、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智力基地。

学校确立了“十三五”时期的办学发展目标,争取更名为厦门理工大学,实现跻身全国100所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综合实力排名进入全国理工类院校前100位的“双百”目标。

深度融入区域产业发展,提升服务地方能力

《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支持,通过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工业研究院、创新创业基地等载体,形成高校和区域经济社会联动发展格局。近年来,厦门理工与政府部门和企业形成共同体,有效互动,真正践行“与区域经济社会联动发展”的要求。

当前,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五大发展示范市”等战略规划,力求在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作用,提高服务能力。

今年5月15日,厦门理工学院大学科技园在集美区隆重开园,这是厦门市第二家、集美区首家大学科技园,其引入美亚柏科、冠捷科技、麦克奥迪等行业知名企业,开展科研攻关和产学研对接;同时和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合作,引入全国首个中外高校共建的国际离岸孵化器,服务厦门及中国的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面向全球拓展业务。

今年初,经过五年建设,由学校承担的厦门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厦门市电力电器公共研发检测平台”,通过专家验收,该项目已建成一个目前在国内高校和福建省内规模和电压等级均位列首位的百万伏高压电力试验大厅,将服务厦门本地和周边企业,给他们带来更便捷的检测服务。

黄如欣说,理论研究的尖端成果往往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但应用型技术,更先进、更前沿的一般在企业,要实现“高水平”应用技术转型,必须向企业“借力”,引入高端技术,实现共赢。学校充分借助厦门区域优势,瞄准地区产业需求,和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战略性全方位合作。

学校与冠捷科技共同建设全球Android系统开发中心;与宸鸿科技共建触控产品检测中心;与海沧区合作筹建“厦门卫浴行业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在湖里区设立3D打印研发中心。学校还启动检测军工资质申请,与中国航天集团合作筹建“军民融合技术转移中心”。

近一段时间,学校与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合作项目大幅增加,得到广泛认可。学校携手两岸名企、知名设计机构和高校共建华美空间时尚设计文创园、3721创意特区。作为核心合作伙伴,发起成立厦门国际时尚联合会,与知名企业合作筹建“时尚学院”。近几年,由厦门理工学院联合台湾高校共同编撰的《两岸创意经济研究报告》每年都在海峡两岸文博会上隆重发布。业内人士评价,该报告成为发展两岸创意经济的重要参考。这些,再一次凸显了学校服务社会能力的提升。

除了从企业“借力”技术,学校还注重“借智”。通过大量聘请企业精英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加大高层次和有行业背景教师的引进力度,促进教师队伍在“应用型”方面不断转型。学校通过邀请政府部门、企业和学生家长代表作为“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指导每个学院的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此外,学校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双方实现“五共同”: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共同设计实施教学、共同组织考核评价、共同开展教学研究。

出台《应用型研发先导项目管理办法》则是促进学校有效服务地方的又一重要举措。企业有问题想找学校解决,但又担心钱投下去问题解决不了;老师有适合企业的科研设想,但是又拿不到企业的资金,面对“两难”的选择,厦门理工学院出台《应用型研发先导项目管理办法》,注资上千万元设立应用科研项目“基金池”,对有企业订单和确定合作意向的教师科研项目,先行垫付资金支持前期研究,打通应用研究从实验室研发到成品样机的“最后一公里”。管理办法实施以来,2016年首期共征集来自麦克奥迪、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技术研发需求67项,扶持企业委托类项目6个,总投入168万元;扶持培育科研团队9个,总投入736万元。

探索多元化育人模式,人才培养结硕果

近年来,学校呼应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升级的趋势,积极进行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产业需要什么,学校就培养什么。同时,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4+0”闽台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等方式,在福建省内是首创。学校以赛促学,让学生在高端舞台上展现风采、收获历练,也为人才培养注入了新的动力。

2016年9月,学校与全球触控科技巨头、著名台资企业宸鸿科技合作,探索借鉴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主体培养的“宸鸿班”正式开班。这个班的学员既是学生,也是宸鸿科技集团的员工。他们有“双导师”,除了理工学院外,宸鸿也会为他们配备企业的师傅,后者有可能是生产能手、高级工程师。

据介绍,“双元制”来源于德国,传统的校企合作办学一般是最后一年甚至半年才到企业去,而“双元制”是渗透式的培养,即从学生入学后不久,企业就参与进来,这一模式被称为中国版“双元制”。学校教务处长葛晓宏说,我们会和企业一起坐下来商量,对于这些学生哪些课必须上、哪些课可以不用上;哪些课是我们上、哪些课是企业上,同时,有的课堂是放在学校,而有的课堂则搬到企业的车间里。

为呼应“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对人才的需求,2015年9月,学校与台湾铭传大学合作办学的“海峡商贸学院”正式挂牌成立。学院充分吸收台湾优质教育资源,培养特色商科人才。此外,学校与台湾中华大学、大型台企开展“闽台校校企4+0”人才培养,植入台湾中华大学课程体系,引进台湾中华大学师资和冠捷、宸鸿等管理骨干、技术精英,三方共同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光信息科学与工程等本科专业人才。

闽台合作“4+0”模式,被看成是学校和台湾高校合作的升级版。原来的“3+1”模式是指学生三年在大陆学校学习、一年到台湾合作院校学习。“4+0”则是学生四年都在大陆学习,但是引进台湾师资和教学模式,把台湾的课堂“搬”到厦门来。黄如欣说,新的办学模式下,台湾的课堂被搬到大陆,带动学校教学理念、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还能有效规避原有的“3+1”模式下可能出现的人才培养不连贯的问题。

学校还参与国家教育部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该专业采用“大专业平台+方向课程模块”的方式设置专门化方向,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坚实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受到较强工程实践和研究能力的训练,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多元人才培养模式还体现在国际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方面。学校先后与欧洲、美洲、澳洲等30多所优质大学开展学分互认、合作办学、科研合作和师生交流等多元化、全方位的合作。2017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门批准,厦门理工学院和素有“公立长春藤名校”美誉的美国密苏里大学共建密苏里学院,成为福建省首个本科学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双方将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领域进行合作,共同开展本科学历教育、应用研究、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学校的国际化办学又迈进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步。

2016年10月,第24届新丝路中国模特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海南三亚落幕。学校设计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的生港帅、关思宇同学分别荣获本届大赛男、女模特总冠军。同时,学校金甜甜同学摘得女模亚军,纪晨琳同学获得十佳女模的好成绩。新丝路中国模特大赛始创于1989年,是中国时尚界和社会各界公认的国内权威赛事之一。本次大赛共有来自多个国家、18个赛区的千余名选手参赛。厦门某知名品牌销售总监闫女士说:“一个地方院校包揽新丝路男女两个冠军,这简直就是奇迹,足见学校的实力。”“双冠军”的背后,是厦门理工学院坚持“为产业服务”办学理念、致力培养时尚产业人才结出的硕果。

大奖换来的还有企业对学校的认可。一些知名时装企业主动伸出橄榄枝,要求与学校合作,这为学校服装表演专业校企合作又开启了一扇光明之窗。

以赛促学,使厦门理工学院学科竞赛成绩令人瞩目。学生自己设计制造的赛车获2013年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全国总冠军,2014年德国世界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燃油经济性单项冠军,并保持7年来该赛事竞赛成绩一直稳居全国高校的领先地位。在首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上获冠军并囊括所有单项冠军;学生健美操队在全国大学生健美操锦标赛上斩金夺银,并身披国家队“战袍”征战世界舞台。

在2016年11月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行业总决赛中,由学校选送的柒懿汉米创业团队获得团队组仅有的一等奖。学校还获得了2015CUBA东南赛区女篮冠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第28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英译汉一等奖、中国大学生广告节学院奖平面设计金奖,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也多次获奖……

2017年初,福建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发布了《福建省普通高校发展潜力报告》的系列报告。其中显示在2016年,厦门理工学院学生学科竞赛获奖数在全省位居第二,其中国家级别以上获奖数全省之冠(连续三年首位)、省部级获奖数全省第三,各级别学科竞赛获奖数均列省属本科高校之冠。2016年底,国家教育部门公布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名单,厦门理工学院和厦门大学、福州大学三所福建高校入选,厦门理工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进入了全国高校排行榜前百名。

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办学水平

除了学生在国内外赛事上频频获奖外,教师的成果也备受外界关注。近两年,学校青年教师张抱一和胡玲玲、杨超先后荣获工业设计权威奖项:德国红点奖。教师陈宇获评全国十大服装设计师。《福建省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分类与发展研究》《闽台共同文化市场实践研究报告》《加快推进厦门市服务贸易发展,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和《台湾参与“一带一路”的安排与厦门对策》等研究成果得到省部级领导批示,并被政府部门采纳。这些成果的取得,是学校办学内涵水平提升的具体表现。

陈文哲说,要做到高水平发展,归根到底就是要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还要有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也就是要加强内涵建设,只有学校的内功、内涵提升了,才能培养出被社会认可的优秀人才。

2016年,学校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在人事机制、绩效分配等方面不断向纵深推进,这是提升内涵、强化内功的又一战略性举措。学校从内部治理结构开刀,推行校院两级管理,出台了《二级学院管理实施细则》《职能部门权责清单》等配套方案,并与二级学院签订目标责任书。一年来,学校逐步下放人事、财务管理权限,进一步明晰权责边界、树立目标导向,有效激发了办学活力和内生动力。

学校出台了横向经费管理办法、“突出科研业绩奖励办法”,鼓励横向课题的发展;出台了“研发型教授”的评聘办法,积极探索人才评价模式和体系;打破学科平台建设原有的平均投入方式,创新学科平台建设的竞争性投入和新的考核激励机制。综合改革释放活力,取得了显著成效。数据显示,2016年厦门理工学院纵向科研与平台经费增加109%;国家级别项目相比上一年度增长45%;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比上一年度增长140%;横向科研经费比前年增加了50%。

清晰的转型思路,坚定的转型举措,持续的转型发力,全面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内涵。福建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2016年和2017年发布的《福建省普通高校发展潜力报告》显示,学校近年来发展上升势头强劲,从2014年的第12名上升到2016年的第7名,作为新晋重点建设高校不逊其他重点建设高校。其中,学校在“发展战略”指标、“发展质量”指标中均位于同类高校首位。

厦门理工学院校长陈文哲说,排行榜不是学校真正要关注的,学校更在意的是来自第三方的评价,其反映了学校的内涵发展和建设成效,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定位是清晰准确的,说明学校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黄如欣也表示,第三方评价对学校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厦门理工学院能在短短几年内有这么大的进步,说明了学院的改革思路正确,举措得力,这也更加坚定了学院“高水平转型”和“办学实力提升”两手抓、强化内涵建设的发展方向。学院将继续自加压力,释放活力,调动全校师生积极性,朝着具有厦门理工特色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之路迈进。

版权所有 © 2019 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网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红岭路459 | 邮编:610100 | ICP12008333-2

 

Baidu
sogou